海蛞蝓.Nudibranchs
台灣東北角最出名的就是海蛞蝓.
整個海岸線上, 每個潛點都有屬於自己的海蛞蝓品種.
對大多數的潛水人來說最愛拍的生物也是海蛞蝓
因為它就像陸地上的蝸牛,走得比較慢
對在水下攝影人來說, 比較好對焦,色彩也較鮮豔.
但, 對沒有潛水的人來說什麼是海蛞蝓, 並不是很清楚
其實他就是海底下的蛞蝓.
讓我們Ocean Love 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『海蛞蝓』吧!
海蛞蝓這個名字是這幾十年來才定名的. 有人會叫它海兔, 海牛等等
海蛞蝓屬於軟體動物門,腹足綱(蝸牛,海螺等),後鰓啞綱裸鰓目.
它之所以被成為[裸鰓] 是因為大部分的海蛞蝓會將鰓絲露在體外.
他們分布地區很廣,但最大的分佈還是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.
海蛞蝓是腹足綱中進化最完美的一群. 他們看起來像及藝術家所創作出來的作品
美不勝收,炫耀美麗, 色彩總是鮮艷明亮,柔軟的身軀,
搭配揮舞的裸鰓,常常讓人分不清楚頭尾.
他們有如水中的美麗的蝴蝶,總是讓人愛不釋手.
海蛞蝓雖然美麗,但其實他在海洋的環境中,
也是扮演掠食者的角色.他們為了生存,延續生命與後代,
也學習自我防禦,進食與藏匿. 據目前所知海蛞蝓皆為肉食性.
他們主要的進食對象為海綿,軟珊瑚, 海葵,水螅與海鞘, 有時也會吃同類.
海蛞蝓頭部有一對觸角, 當遇到駸擾時,觸角會縮入外鞘中,
身體的後方鰓絲,會因為種類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形狀.
這些造型獨特的鰓絲都有共通的功能,
那就是便於利用它跟海水的接觸以吸收水中的氧氣,提供身體新成代謝.
海蛞蝓如何繁衍下一代? 這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
所有的海蛞蝓都是雄雌同體,行異體受精. 雄性生殖器官與雌性生值器官相近
卵睪體為於身體的右側,『生殖孔』也位於靠近頭部右側.
通常海蛞蝓會互相以頭對尾,右側對右側互相交換精子後,交配完後各自離開.
不同種的海蛞蝓所產出的卵堆會成不同形狀與顏色,是非常特別的
所以,當你看到海蛞蝓的周圍有一圈一圈的生物
記得請不要打擾它,也不要為了拍照而把它移位而影響他們產卵!
只要用相機與眼睛來記錄他們的美~
我們將提供幾張海蛞蝓與產卵的照片
當大家悠遊在海底時就可以知道,原來這個生物就是海蛞蝓~
一起來保護這美麗的生物吧!



